卓纳画廊香港空间荣幸地呈现德国艺术家尼奥·劳赫(Neo Rauch)的全新作品展《宣传》。作为艺术家於亚洲地区的首次个展,展览将伴有全新中英双语图册,其中收录了德国小说家丹尼尔·凯尔曼(Daniel Kehlmann)以劳赫作品为灵感创作的短篇小说。
劳赫因独创性地将传统的具象绘画和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融合成全新的视觉语言而备受赞誉。劳赫年轻时曾就读於著名的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其间开始发展出自身独特的具象派绘画风格, 这与当时在他的家乡东德的社会现实主义美学以及在西方流行的新表现主义风格截然不同。
劳赫的画作色彩丰富、构图华丽,将一系列看似真实熟悉,但同时又神秘莫测的人物、场景、物体和主题融汇於画面之中。它们往往蕴含著更广阔的叙事和历史——这似乎又重新与现实主义的美学传统联系在一起——同时,它们亦是如梦如幻的,常常包罗了迥异和重迭的空间和形式。从视觉上看,它们让人想起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和巴尔萨斯(Balthus)等著名的现代主义画家,以及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和丁托列托(Tintoretto)等老一辈巨匠。
虽然他的艺术实践高度精炼且蕴含相当深厚的绘画功底,但劳赫本人却更强调直觉,以及创作过程深层的个人性。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创作过程与其说是一种反思,不如说是从我过去的沈淀中汲取灵感,这个过程几乎处於一种恍惚的状态。」艺术家为自己的作品选择的标题隐晦又意义深远,为观看体验增添了更深层次的复杂性和趣味性。艺术家有时在德语或其他语言中使用双关语,他认为标题是作品产生过程的一部分。
展览《宣传》将展示劳赫的15幅全新画作——包括8幅大型油画和7幅较小的作品——这些作品延续了艺术家对形象化、梦幻般的意象和视觉艺术中意义模糊性的探索,同时也为他的艺术实践指明了新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劳赫原本就已常在重迭的空间环境中描绘人物和结构,但在本次展览的一些大型作品中,如《光》(Luz,2018),画面充满了不同尺寸、相互冲突的人物、物件以及超现实的生物,产生出一种拼贴的质感——它们就像是劳赫脑海中个人图像学的剪贴簿。这些作品也体现了劳赫纯熟的色彩运用∶一些作品色调相对克制,而另一些则采用了大量的色彩。
其中一幅名为《切割》(Der Aufschneider,2018)的油画几乎整幅采用了鲜艳的玫瑰色和紫红色,辅以一些绿色,描绘出一个拿著小刀或军刀正切割鳗鱼状生物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障碍》(Sperre,2018)以较为朴素的色彩为主和些许精妙的黄色与浅绿色点缀,描绘了在乡村背景下一名手持小旗子的妇女正在攻击一头赤裸上身的人兽混种怪物。而在《情人》(Die Herrin,2018)中他以怡人的茶色为基调展现了一群人围聚在一个女性形象人偶周围的场景,并在画面中加以亮粉色、黄色和橙色,这在传统的绘画色调与使人联想到街头艺术和电子标牌的色彩之间营造了一种精妙的张力。











